
叶澜依是《甄嬛传》中最为傲慢的妃子,她那种气场甚至让甄嬛也自愧不如。虽然她被迫入宫成为雍正皇帝的妃嫔,但她始终保持着自己的本性,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毫无顾忌。
雍正皇帝因甄嬛被迫离宫而心情郁郁寡欢,后宫中无人得宠。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训马场遇见了一个性格和气质都与已故的华妃年氏极为相似的女子,便破格封她为答应,直接带回宫中。
叶澜依出身卑微,性格又极为独立,不愿迎合他人,哪怕是那些主动示好的妃嫔,她也不屑一顾。结果不仅太后对她心存不满,连合宫的妃嫔们也都对她避之不及。
若是换做宫中的普通宫女或训马女,能被皇帝看中早已欢喜若狂,感恩戴德。然而,叶澜依对这些根本不放在心上,因为她的心里只有果郡王允礼。
作为一个驯马女,叶澜依身份低贱,甚至不及辛者库的宫人。即使病重无人关心,只有果郡王这个心地善良、风流倜傥的男子曾救过她。
展开剩余89%果郡王文武双全,京城无数名门闺秀都视他为梦中情人,渴望嫁给他,叶澜依更是情根深种。自那时起,叶澜依的心里始终只有果郡王。
即便入宫成为雍正的妃嫔,她依然心系果郡王。每次侍寝后,她都会服用避孕药,坚决不为雍正生育子嗣。面对任何人,她总是面无表情,唯有见到果郡王时才会露出一丝笑颜。
甄嬛是果郡王一生的挚爱,起初叶澜依将甄嬛视为负心人,但随着两人相处日久,叶澜依开始助甄嬛度过重重难关。特别是在得知弘曕灵犀是果郡王的孩子后,她更是拼尽全力保护这对母子。
为了害死雍正,她不惜使用朱砂这种慢性毒药。最终,她对雍正冷冷说道:“皇上,你可知温柔刀,刀刀割人性命?”不久,雍正便去世,四阿哥弘历继位称帝,甄嬛成为无可替代的皇太后。
叶澜依也不再牵挂世事,割腕随果郡王允礼而去。
在整部剧中,太后从未亲眼见过叶澜依,几次提及她时总是露出厌恶的神色,看似十分讨厌她。但太后真的讨厌叶澜依吗?其实,我们被表面的鄙夷迷惑了。太后的这些表现多半是做给皇后和满宫妃嫔看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叶澜依。
当雍正去训马场散心时,一眼就看中了正在训马的叶澜依,那桀骜不驯的气质让他想起了曾经张扬跋扈的华妃年氏。虽然雍正忌惮年羹尧,但对华妃却有真情。碍于华妃是年羹尧的亲妹妹,又在宫中作恶多年,雍正只能等除掉年羹尧后,将华妃贬为答应,还让她继续住在翊坤宫。
其实华妃的行为早已足以处死,但雍正对她既有感情又存愧疚,直到华妃指使人放火烧碎玉轩谋害甄嬛,才引来她的死亡。
华妃去世后,雍正依然难以忘怀她,而叶澜依则成为了最好的替代。雍正初见叶澜依便为她桀骜不驯的性格所吸引,认为她与华妃颇为相似。
既然华妃已不在,找一个酷似她的妃嫔顶替也是无妨。雍正虽清楚叶澜依出身低微,但毫不介意。
当然,他也知道这样身份低贱的女子入宫必然会引起宫中不满,所以一直没有告诉太后和皇后。依照大清宫规,若要纳宫女、辛者库宫人甚至出身低贱的女子为妃,需先得到皇后或皇贵妃、内务府的推荐。
雍正清楚一旦皇后知道必会阻挠,于是先斩后奏,待事实既成才将叶澜依带进宫。
然而,“姜还是老的辣”,太后比皇后先一步得知叶澜依被封答应的消息,故意当着皇后和齐妃面叫来苏培盛询问,话里话外流露嫌弃之意,但实际是在为叶澜依做心理疏导,帮她保驾护航。
太后问苏培盛:“事情是悄悄办的,但人总要入宫,皇上还能瞒多久?”紧接着又问:“皇帝回宫时,那新人是不是跟着一起来了?”
既然太后叫苏培盛来问话,说明她早已知道叶澜依入宫,故意在皇后和齐妃面前提问,是想给雍正一个台阶下,也为叶澜依入宫找借口。
太后明白叶澜依突然入宫且未告知皇后极不妥当,若不提前做工作,皇后必会出手伤害叶澜依,甚至做出更激烈的反应,这对太后来说绝不可接受。
太后极为看重那拉氏一族在后宫的地位,若皇后宜修倒台,那拉氏便无人能主后宫。无论身份高低,后宫女子的尊荣都与家族紧密相连,争宠其实更多是为家族争荣。
大家是否还记得《如懿传》中的孝贤皇后富察琅嬅?两个嫡子早夭,只剩女儿和敬公主,因不舍得远嫁科尔沁,家族却因联姻利益施压,最终不得不同意将敬公主嫁给科尔沁。这正是女子无奈的体现:即使内心不愿,也得将家族利益放在首位。
太后之所以这样做,正是希望皇后守规矩,不要为了家族利益不择手段,伤害别人。
因此,太后直言不讳地“询问”苏培盛,实际上是向皇后透露叶澜依入宫的消息,使其变得理所当然。
当太后问苏培盛时,皇后一脸茫然地问:“什么新人?臣妾怎么不知道?”
太后接着说出老谋深算的话:“皇上觉得你贤德好性子,只会赞同不会反对,所以什么人都敢带进宫。”
此话意在故意抬高皇后,说她贤德,实际上太后比谁都清楚皇后心狠手辣,但必须这么说,让皇后在叶澜依事件上进退两难,无法反驳。
太后的真实想法是:既然话已摆明,你若再阻止叶澜依入宫,不就自揭短处,不贤德了吗?皇后要想母仪天下,首先要保持贤德的形象。
齐妃则是《甄嬛传》中情商最低、最没心眼的一位妃嫔。虽然有三阿哥长子撑腰,且在雍正登基时已为妃,起点极高,但她却将好牌打得稀烂。正因如此,齐妃才在太后和皇后玩心机时,说出那种低水平的话:“不过就是身份低些,跟以前的‘妙音娘子’一样,都是低贱宫女出身;再差也不过是辛者库出身罢了。”
太后听后表面露出鄙夷,接下来的一番话更是在疏导皇后和齐妃:“辛者库的宫女好歹是官奴后代,这回皇帝选的是多才多艺、百骏园的训马女。”
太后的态度表面上是看不起叶澜依,但真心吗?作为宫中资深长者,太后很清楚出身重要,但有时候并非决定一切。只要皇帝喜欢,妃嫔能生皇子,哪怕出身再低,也能成为太后。
太后自己就是最好的例证:出身包衣,照样成为太后;康熙的生母孝康章皇后也是汉军旗出身,起初地位低下,因生下皇子玄烨而成为太后。
因此,太后并非真看不起叶澜依,而是在稳定皇后与妃嫔情绪。试想,作为母亲,儿子突然带一个女子回家要纳为妾,尚未通知正房,婆婆心里偏儿子,嘴上却得替正房说话。
太后故意表现得讨厌叶澜依,也是为了让皇后安心:你放心,叶澜依身份低微,不配与你们争宠;即使将来生子,也不会威胁你们的地位,你们无需担忧。
苏培盛身为雍正身边的大太监,宫中成长,自然看透太后用意,但他也不愿卷入太后与皇后的心计,想赶紧办完事回乾清宫。
他告诉太后:“人已经入宫,皇上牵挂着,就封了答应带进宫。”
太后问:“安排住处了吗?”
苏培盛说:“还没定,叶答应想要清静人少的地方。”
太后立刻表现不满:“才刚入宫就开始提要求。”
这番表态将对叶澜依的厌恶表露无遗,实则意在向皇后示好,表明她站在皇后一边。
苏培盛接着说:“皇上让叶答应先住养心殿的偏殿。”
养心殿是皇帝专属,妃嫔无权随意居住。甄嬛即便再得宠,也未曾住过此处。由此可见雍正对叶
发布于:天津市翔云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